客房預訂

中南海

中南海

景點介紹

中南海在西城區,與北海統稱“三海”。中海開辟于金、元時,南海挖鑿于明初,清代與北海合稱西海子,列為禁苑。 中海主要建筑是水云榭,為水中涼亭,亭中有“太液秋風”碑,是“燕京八景”之一。此外有紫光閣、蕉園等。南海主體景物為瀛臺,上有翔鸞閣、涵元殿、香居殿(即蓬萊閣)、迎薰亭等建筑,山石花草,樓閣亭臺,擁水而居,秀美宜人。還有豐澤園、懷仁堂、海晏堂等建筑。民國初年曾在此設總統府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毛澤東、周恩來、劉少奇、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居住于此,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國務院也在此辦公。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
 

早期形成

金朝時期,在今日中南海的北半部有太液池和大寧宮,太液秋波為形成于金朝的燕京八景之一。元朝修筑大都時,將太液池包入皇城之中,在其周圍布置了三組宮殿,即大內、隆福宮和興圣宮。元朝的太液池范圍相當于今日的北海和中海。


明代

中南海和北海的建筑群最終定型始于明代。明朝明成祖定都北京后,從1406年起營建新的皇宮,明朝宮城在元朝宮殿的位置基礎上向南移動,因此皇城城墻也隨之南移,為豐富皇城園林景觀,開挖了南海,挖出的土方和開鑿筒子河的土方堆成萬歲山(即景山)。北海、中海、南海統稱“太液池”,屬于皇城西苑。北海與中海以金鰲玉蝀橋為界,中海與南海以蜈蚣橋為界。


清代

清朝定都北京后,撤消皇城內諸內廷供奉衙署,將西苑大片土地改為民居,同時在北海、中海、南海三海周圍設置“內紅墻”,御苑范圍退縮至內紅墻之內。相對政治象征紫禁城,清帝更喜園居,順治、康熙、乾隆諸帝均在中南海內興建殿宇館軒,作為避暑聽政之所。同治、光緒年間,慈禧太后及皇帝按禮制在十二月從頤和園移居紫禁城時,也多在中南海內居住,僅行禮時前往紫禁城。戊戌變法失敗后,慈禧太后曾將光緒帝囚禁于南海中的瀛臺。

1900年義和團運動時期,中南海成為俄軍駐地,苑內文物陳設被掠一空,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占領北京后,居住于中南海儀鸞殿。溥儀即位后,曾在中海西岸集靈囿修建攝政王府。

景點位置

在西城區

交通信息

暫無信息